作者: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 李旻靜醫師
「今天我又跟他爸爸吵了一架!」
一進診間,一位媽媽就氣呼呼地抱怨。
「我跟他說,教養孩子不能只是用打的,要傾聽和理解,要給予愛和尊重!你現在打小孩,他有樣學樣,以後長大他就會打你!」
「還有,醫生你上次跟我講那個什麼ACE……就是小孩小時候被虐待、家暴,長大以後會容易生病、高血壓那個……你再跟我講一次,我回去要好好說給他爸爸聽!」
童年時期的不良經驗,將嚴重影響孩子成年後的身心健康
ACEs(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)—「童年負向經驗」一詞,源自於1980年代,美國醫師Vincent Felitti在替病人執行減重治療時,意外發現這些肥胖病人竟然逾半在兒時都有受虐經歷!接著,他與美國疾病管制局合作,在1995年到1997年間,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,探查童年時的負向經驗對成年後健康的影響[1]。這份設計的問卷涵蓋十種常見的童年負向經驗,包括:
1.反覆受到精神暴力
2.反覆受到身體暴力
3.曾經受到性騷擾/性侵害
4.缺乏情緒關懷
5.生理上的疏忽照顧
6.父母離異或遭棄養
7.母親遭受暴力對待
8.照顧者有藥酒癮
9.照顧者有嚴重心理/精神疾病或曾試圖自殺
10.家人曾入獄
這份調查總計有1萬7,337人回覆問卷,受調查者多半來自加州聖地牙哥的中產階級社區,男女各半、平均年齡57歲;八成是白人或拉丁裔;75.2%大專以上學歷,職業與健康情況都在醫療保險受理的正常範圍。這份調查結果發現,有高達三分之二的人曾遭受至少一種負向童年經驗,當中有一成遭受家庭暴力,兩成受過性侵害,近三成有過被肢體暴力的經驗;而ACEs分數越高者,成年後有較高的風險發生心理及生理健康問題,包括菸癮、酒精及藥物使用、蛀牙、肥胖、憂鬱症、自殺傾向、性傳染病,心血管疾病與癌症,研究也指出,ACE分數在7分以上者,平均壽命較一般人少了19年!顯示童年時期的負向經驗,不僅對孩童的心理有影響,甚至在身體健康上也造成長期的嚴重危害!
受傷的童年、失衡的大腦
孩子在童年時期遭受家暴、或目睹家人受到嚴重傷害,反覆的負向經驗讓孩子處於一種壓力狀態,為了生存他必須時時提高警覺,以免自己來不及逃而受到傷害。我們身體感受到壓力或威脅時,會由杏仁核發出訊號反應,一路從大腦傳遞下來,使腎上腺會分泌皮質醇,讓我們的心跳加速、大口呼吸、血壓上升、血糖增加,以提供身體足夠的氧氣和能量,來讓我們對威脅做出及時反應,這是我們人體求生的原始本能。但是,在負面環境中成長的的孩子,因為長期受到威脅和恐懼,導致壓力反應過度活化,腦部調控也失去平衡,如同「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繩」,只要一點點類似情境都可能引發他的過度反應,而嚴重影響社交適應、問題處理、情緒調節、以及正確決策的能力[2];此外,生理系統運作異常也連帶增加了心血管疾病、血糖調控、免疫系統失調的風險,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孩子成年後,更容易發生生理疾病甚至較早死亡的原因。
參考文獻
-
Felitti, V.J., et al. . Relationship of childhood abuse and household dysfunction to many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adults. The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(ACE) Study.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. 1998.
-
van der Kolk, B.A. The neurobiology of childhood trauma and abuse.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. 200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