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 伍美馨醫師
緊張焦慮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情緒表現,例如:考試面試會緊張、趕時間快遲到了會緊張、和心儀的對象約會會緊張,這時,受到我們緊張情緒的影響,引發交感神經活化,便會出現手抖、冒汗、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或是肌肉緊繃等生理反應。但一般來說,這些狀況都是暫時性的,往往事情告一段落,壓力結束,獲得充分休息後,焦慮的情緒狀態就會解除。
但是,當這些焦慮、緊張、擔心等感覺,變成強烈、過度的,且持續廣泛的影響到各種日常生活層面,包含學校或工作表現,或人際關係等,那就不只是一般的情緒表現,而有可能其實是生病了—也就是所謂的「廣泛性焦慮症(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)」。廣泛性焦慮症的主要特徵是:對於許多事情都感到過度焦慮及擔憂,且預期性焦慮程度比一般人高、對未來容易擔心發生不幸的情形,時常感到慌亂緊張、無法放鬆。患者常見的表現還有容易心跳加快、呼吸會喘、容易導致過度換氣而喘不過氣來、口乾舌燥、易受驚嚇、怕吵、頭暈頭痛、顫抖、肩頸背部酸痛、四肢痛麻、腸躁症等症狀;也可能出現做惡夢,感到記性變差等。據統計,廣泛性焦慮症的患者約占人口2~3%,其中女性約為男性的2倍。
廣泛性焦慮症的核心症狀有哪些?
廣泛性焦慮症的核心症狀包括出現過分擔心、焦慮長達6個月,而且明知道是憂慮卻難以控制,再加上下列症狀中3項或以上:
1.坐立不安,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
2.容易疲勞
3.注意力不集中,腦中一片空白
4.易怒
5.肌肉緊繃
6.睡眠困擾,包括難以入睡、睡著後無法保持良好睡眠、覺得睡不飽
這樣的焦慮、擔憂、或身體不適的症狀引起臨床上顯著的苦惱或社交、職業或 其他重要功能減損。
焦慮為什麼需要治療?
一般暫時性緊張焦慮原則上不需要治療,但是如果已經達到生病的程度,持續且廣泛影響到生活,例如因為睡眠不佳導致精神不濟、容易疲勞,注意力不集中,影響職業或學業功能,或是因為過度焦慮而逃避原本應該執行的任務,無法完成份內的工作,出現這些狀況時便需要考慮就醫評估。此外,焦慮症不只是患者心理層面上的煎熬,更有可能影響到身體的健康,也會影響原本生理疾病的治療效果。根據研究發現,內科疾病的患者同時有焦慮症的比例較一般族群更高,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病焦慮症的比例為30%,糖尿病患者則為47%;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發生焦慮症的比例也較一般族群高出許多,例如癲癇患者的共病焦慮症比例有29%,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則為30.1%。另一方面,焦慮症患者也有更高的風險同時罹患生理疾患或情緒障礙,而當焦慮症患者共病生理疾病時,常會導致病情更為加劇,或是對治療有較負面的影響。罹患廣泛性焦慮症並試著與其共存會是一項長期挑戰,通常焦慮症狀不太可能會憑空消失,隨著時間的流逝,他們可能會變得更嚴重。 在焦慮變得嚴重之前,嘗試尋求專業幫助,儘早得到適當的治療,在大多數情況下,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可改善廣泛性焦慮症。另外,改變生活方式,學習應對技巧和使用放鬆技巧也會有幫助。
參考文獻
- Ruscio AM, Hallion LS, Lim CCW, et al. Cross-sec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Epidemiology of DSM-5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cross the Globe. JAMA Psychiatry. 2017;74(5):465-475. doi:10.1001/jamapsychiatry.2017.0056
- Blanco C, Rubio JM, Wall M, Secades-Villa R, Beesdo-Baum K, Wang S. The latent structure and comorbidity patterns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: a national study. Depress Anxiety. 2014;31(3):214-222. doi:10.1002/da.22139
- Latas M, Vučinić Latas D, Spasić Stojaković M. Anxiety disorders and medical illness comorbidity and treatment implications. Curr Opin Psychiatry. 2019;32(5):429-434. doi:10.1097/YCO.0000000000000527
- 台灣精神醫學會譯:DSM-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 手冊。新北市:合記圖書出版社,2014:122-3 。